考生注意: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考试范围:第1-4单元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27分)
1. 读拼音,写词语。(7分)
扎根传统,我们能领会biān pào( )声中蕴含的文化期盼,là bā zhōu( )里流淌的温馨情感;对话名家,我们能体会朱自清在匆匆时光中的深切tànxī( ),史铁生在岁月长河中的pái huái( )思索;回溯历史,,英烈们的壮烈xī shēng ( ),让我们 chè dǐ( )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意义;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让我们真切期待着中国人民为祖国奋斗的华彩piān zhāng( )。
2.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藤蔓( wàn) 分外(fèn) 坚劲(jing) 翻箱倒柜(dǎo)
B.搅和(hé) 圈养(quān) 绽放(zhàn) 炊烟袅袅(chuī)
C.喝彩(hè) 脉络(mài) 正月(zhèng) 悬灯结彩(jiè)
D.钥匙(chí) 挪动(nuó) 迢迢( tiáo) 奄奄一息(yā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侵袭 书藉 姿格 头晕目眩
B.碗筷 霄夜 挑剔 焉知非福
C.覆盖 褐色 彼此 穷乡辟壤
D.眨眼 开凿 水缸 死得其所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闻所未闻(听到) 纤纤擢素手(伸出)
B.弄巧成拙(聪明) 终日不成章(花纹)
C.一拥而入(拥戴) 今夜月明人尽望(盼望)
D.安土重迁(迁移) 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 的高铁网让国民享受到了中国速度带来的便捷生活。驰骋在神州大地上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以安全快捷、平稳舒适的运营服务 ,成为中国高铁的一张靓丽名片。而支撑“复兴号”列车高速平稳运行的背后,是以智能化感知系统为核心的强大安全监测系统,即新一代科技利器--智能传感器。
A.风驰电掣 五湖四海 独树一帜 B.白驹过隙 四面八方 截然不同
C.日新月异 四通八达 脱颖而出 D.一日千里 纵横交错 前所未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阅读外国名著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B.这支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共击落敌机超过80多架,战功赫赫。
C.贯彻落实文化润疆精神,就要努力创作展现兵团风貌的更多新时代文艺作品。 D.研究人员根据模型测算,得出海底可能堆积多达1100万吨塑料垃圾的结论。
(6)下列对课文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腊八粥》一文详写等粥,略写喝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B.《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强调了父亲的被难日,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完整。
C.《匆匆》一文侧重于将情感融于景物中,而《那个星期天》侧重于借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D.《马诗》《石灰吟》《竹石》都是咏物诗,表情达意含蓄,借事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分别与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有关。
B.“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这句话出自课文《那个星期天》,运用了神态描写,表现了“我”等待妈妈时落寞、孤寂的心理。
C.《匆匆》一文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时间描写得具体可感,体现出高超的写作技巧。
D.藏戏中,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
3.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6分)
悬( )结( ) ( )头( )气 一视( )( )
( )( )不同 ( )( )欲试 不约( )( )
( )平气( ) ( )( )不吭 ( )出( )外
(1)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 )。
(2)元宵节,处处( ),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3)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 )。
第二部分:积累运用(共20分)
4.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1)诗中有真情:王建用诗句“ , ”抒发了浓浓的思念之情;《迢迢牵牛星》中“ , 。”表达了人间夫妻的离别相思之苦。
(2)朱自清在《匆匆》中感叹:“过去的日子 ,被微风吹散了,
,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不要等老了才后悔,就像《长歌行》里说的那样: , !
(3)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我们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正如“ , ”所说,好书中字字价值千金;我们应该谨记老师的谆谆教诲,正如“ , ”所说,教导中句句胜读万书。
(4)人生经历有的寂寞而艰辛,正如英国作家 笔下的鲁滨逊荒岛生存 28年;有的冒险而奇幻,正如瑞典作家 写的《 》中尼尔斯骑鹅旅行的经历……每一段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
5. 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结合语境,在括号里填入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4分)
一个小朋友由妈妈抱着坐在旋转木马上,心惊胆战地哭起来;一位小姑娘还没坐上大摆锤,( )地拽着同伴的手;一个小伙子开着赛车撞上轮胎围栏,( )地跳下车;几个年轻人从过山车上下来,( )地说“好吓人”;一位老大爷还没坐稳,卡丁车就启动了,( )地叫工作人员来帮忙。
(2)例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仿照例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写一句话,表达下面词语的意思。
焦急:
(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仿写拟人句)
夜晚,路灯
(4)参观完博物馆,小明开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请你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小明此时的心情。
6. 综合运用。(2分)
某动物园因为游客给动物投喂带包装的食品,致使一些动物得了结石,动物园不得不为它们进行手术。面对这种情况,请你为动物园写一条宣传标语,制止游客给动物扔食品。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3分)
7.课内阅读(10分)
那个星期天(节选)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游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在选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迅速一( ) 恐慌-( )
(2)母亲因为 而惊惶和内疚,这可以从母亲的 、 、 等行动及她说的话里感受到她的这种心情和情感。(4分)
(3)“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中“荒凉”多用来形容人烟少,冷清,用在这里是否恰当?说说你的理解。(2分)
(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对光线急遽变化,黄昏“孤独而惆怅”等的描写,既交代了天色已晚,也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B.“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两个短语独立成句,强调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
C.描写母亲搓衣服的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这个句子很美,写出了作者此刻心情的愉快。
D.文中的母亲有对孩子的疏忽,但当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慌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8.课外阅读(13分)
母亲的那碗腊八粥
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八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大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很难吃上一顿。
据老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给一家财主放牛,还经常没饭吃。有一天,他饿得够呛,竟从老鼠洞里刨一些米、豆、红枣等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房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还可以加入青菜、慈菇、荸荠、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听母亲说,“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
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时,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每当嚼到里面细碎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
冬去春来,物换星移。如今,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十分讲究,但我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1)文中第2自然段中,“竖勺子不倒”是什么意思?( )(2分)
A.粥很香甜 B.很稀 C.很浓稠 D.粥里插着勺子
(2)作者详细描写的是哪两个部分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3)用“__”画出我们吃粥情景的句子,说说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4.与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更讲究,可作者总感到“吃不
出当年的味道了”这是什么原因?你有类似体验吗?请写一写。(4分)
第四部分:妙笔生花(共30分)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你的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要求:写作时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 鞭炮,腊八粥,叹息,徘徊,牺牲,彻底,篇章
2 选择题 1.A 2.D 3.C 4.B 5.D 6.C 7.B
3 灯 彩 垂 丧 同仁 截然 跃跃 而同 心 和 一声 喜 望
(1)心平气和 (2)悬灯结彩 (3)一声不吭
第二部分
4(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如轻烟,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4)丹尼尔笛福;塞尔玛拉格洛夫;骑鹅旅行记
5(1)惊恐万状,心惊肉跳,魂飞魄散,大惊失色
(2)他向左走,又向右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夜晚,路灯睁开了明亮的眼睛
(4)路旁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曳,仿佛是因为喜悦而欢欣鼓舞。那些平日里不起眼的石子儿,此刻也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6 示例:为了动物的健康,请勿投喂。
第三部分
7(1)急遽,惊惶;
(2)忘记带“我”去玩,所以“我”哭了,在不出声地流泪 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进她的怀里一边亲吻“我”一边不停地道歉;
(3)恰当。“荒凉”一词形象地描写出“我”的希望彻底破灭后那种绝望委屈的内心情感。
(4)C
8(1) C;
(2)作者详细描写的是母亲熬腊八粥。和“我们”吃腊八粥,详略安排得当,突出中心。深化了母亲慈爱的形象;
(3)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因为粥烫得厉宝,“吸吸溜溜”的声音明成一片。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吃粥时的兴奋和激动,表达了作名对母来厨艺的赞美,和儿时吃粥的幸福。
(4)①小时候生活贫困,难得吃上一顿腊八粥,因此感到味道特别香甜;而现在条件好了,食物丰富,腊八粥不再稀罕,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②小时候的腊八粥是母亲用一双巧手辛苦熬制出来的,粥里融入了母亲的爱,有家的味道。所以,即使现在减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又多又好。可作者总感到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手机端下载本试卷指南:
第一步:关注公众号 “学习需要百宝箱” 或者 在下面扫码关注!

第二步:进入公众号后,在下方输入:250305,获取下载链接地址,并点击下载即可!
第一步:关注公众号 “学习需要百宝箱” 或者 在下面扫码关注!

第二步:进入公众号后,在下方输入:250305,获取下载链接地址,并点击下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