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1.新闻两则
作 业 导 航
1.注意新闻的要素和结构 2.学习本文简洁、准确的语言 3.体会新闻的感情色彩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横渡(hénɡ) 歼灭(qiān) B.锐不可当(dānɡ) 要塞(sài)
C.阻遏(jié) 鄂(è) D.绥靖(suǐ jīnɡ)
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3.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A.标题 主体 结尾 B.标题 导语 主体
C.标题 时间 正文 D.标题 时间 人物
4.填空。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8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5.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文中“此种情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7.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说明 B.记叙 议论 C.议论 抒情 D.说明 议论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6题。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现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8.选文第一段电头部分都交代了什么?
9.选文第一段电头之后的文字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这句话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1.选文第一段明确说明“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爆炸”,为什么又说“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是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呢?
1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13.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后,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了什么态度?
14.对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宇航局的专家们作了几种推测,各是什么?
15.选文第二段中哪些语句表明事故原因未有定论,只是推测?
16.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意思。
三、试一试
17.简析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笔。
(1)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芦花荡
一、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 ),看着中秋的gāo liáng( )晒米。
2.发烧的手浸( )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yǎo( )了一把pō( )在脸上。
3.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 )着,日本人的水shì( )真不错。
二、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小女孩子扒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掏着水玩。 ( )
2.在那里,鲜嫩的卢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荣,正在迎风漂撒。( )
3.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亨亨起来。小女孩子安尉她,又好像是报怨。( )
三、阅读
(一)
夜晚,敌人从炮楼里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上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3)他……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2.文中为什么把老头子比喻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3.上面选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4.“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这里的“愿望”指什么?
5.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相片
孙犁
正月里我常替抗属写信。那些青年妇女们总是在口袋里带来一个信封两张信纸。如果她们是有孩子的,就拿在孩子的手里。信封信纸使起来并不方便,纸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信封是她们亲手折叠成的。可是她们看得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这是因为觉得只有这样,才真正完全地表达她们的心意。那天,一个远房嫂子来叫我给她的丈夫写信。信封信纸以外,还有一张小小的相片。
这是她的照片,是一张旧的、残破了的照片。照片上的光线那么暗,在一旁还有半个“验讫”字样的戳记。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得不像!”她斜坐在炉沿上笑着说:“比我年轻?那是我二十一岁上照的!”
“不是年轻,是比你现在还老!”
“你是说哭丧着脸?”她嘻嘻地笑了,“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
她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出于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可是,”我好奇地问,“你不会另照一张给他寄去吗?”
“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楚,是什么容影!你看这里!”
她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这是敌人的刺刀,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
“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去,又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蒋介石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现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这就是一个青年妇女,在新年正月,给她那在前方炮火里打仗的丈夫的信的主要内容。如果人类的德行能够比较,我觉得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人民的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一九四七年
1.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情?
2.第2段第一句话“这是因为觉得只有这样,才真正完全地表达了她们的心意”中“这样”一词指什么?
3.文章题目为“相片”,指的是一张怎样的相片?
4.这位妻子为什么一定要寄这张相片去呢?
5.下边句子中加粗词语比括号中的词语好在哪里?请简要说明。
(1)如果她们是有孩子的,就拿(抓)在孩子的手里。
(2)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揭)下来的相片。
6.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三)天职
①海尔曼是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②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小偷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跑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
③“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④“不,在我的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⑤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给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警察。
⑥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⑦“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⑧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在交警察前,他恳求把他放了。他说:“海尔曼博士,您不愧是上帝的儿子。我愿意再次得到您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房里去领面包……”
⑨海尔曼博士的手一摊说:“先生,对您这个要求,我这把手术刀就无能为力了。”
……
⑩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誉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11)海尔曼支走了所有的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上……
(12)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13)“没有,它用得其所。”
(14)“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15)“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定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1.第6段“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句中的“如此”指代什么?
2.细读第9段,按要求做答:
(1)将句中“无能为力”换成一个同义成语或四字词语:________。
(2)如果在“摊”字后加上逗号,好不好?为什么?
(3)如果你是海尔曼医生,面对小偷的恳求,你将怎样回答?
3.第10段,海尔曼医生认出德国刑警队警官的一刹那,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段中语句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第12~15段,通过两问两答,写出了敌我双方在法庭上的斗争。请在(12)(13)(14)段人物对话前加上一些描写神态、动作等词语,使敌我双方人物性格更具体和鲜明。
第(12)段,在受审时,德国人________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第(13)段,(海尔曼医生)________________:“没有,它用得其所。”
第(14)段,(德国人)________________:“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5.总观全文,“天职”在文中具体指(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3.蜡烛
自读目标:
▲时间顺序。
二.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反衬)及人物描写方法的选择。
试卷内容:
一.整体把握
1.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形象概括图。
二.片段阅读
①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②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 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③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 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④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 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⑤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画横线部分应填入的词语最合适的的一项是( )
A.抬 肃穆 珍爱 B.举 严肃 珍爱
C.抬 严肃 可爱 D.抬 肃穆 可爱
2.“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这一句与下文的 相呼应。
3.“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一句中,“惟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文段⑤中的“火焰”有着丰富的内涵,请写出它的象征意义。
5.文段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请从第①段中找出运用准确的两个动词 ;请从第②段中找出运用准确的两个形容词 。
三.拓展阅读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文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数着“一、二、三······”,其含意是指老妇人对____________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文中对老妇人身体状况作了怎样的描写?这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3分)
3、战时后备役老兵对那两位小姑娘所讲的话中,让她们不要再笑的原因是什么?(3分)
4、文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怎么理解?(3分)
>
上一篇:初中必背古诗文汇总
下一篇:江苏省扬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开学检测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