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评价的转变
(1).评价的主体
长期以来,学生在评价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既不利于学生良好品格形成和潜能的开发,更谈不上创造能力的培养。布鲁纳说:“教师必须采取提供学习者最后能自 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不仅做好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更是帮助学 生实行自我评价,使自己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发展的趋势来看,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使其处于主动的地位,具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这既能产生更积 极的效果,也可促使评价主体认真反省,不断上进。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
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负责的学习态度,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对 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一种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既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可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自评与他评相互有机结 合在一起,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评价的内容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评价。具体表现为以书面形式为主,对一些知识性问题进行测试。学生得分高评价就好,得分低就是所谓的“差生”。这样的评价 只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学习能力及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评价。事实上,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所以,班主任 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内容,利用学分制内不同等级的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 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 能力,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与他人交往态度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二.利用学分制进行评价
(1).来自学生的评价
每个学期初,我会组织全班同学评选出负责不同职能的班干部,如每天的值日班长、路队长、两操管理员、 安全管理员、牛奶员等。班干部会对同学的课前准备、列 队、做操、课间安全等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红花奖励。当学生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红花,就可以兑换成相应的学分。这样一方面锻炼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也 能减少学生评价的不合理可能性。另一方面,四人小组每周五会进行互评,学生的得分会被授予不同的学分。同学间的评价是有效的,低年级学生容易形成你追我赶 的学习氛围,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会促动孩子的积极性。
(2).来自老师的评价
各科老师统一学分制的准则,对学生课堂的表现、小组合作、作业完成的情况、考试成绩等授予不同等级的学分。这样学生对各科在课堂上和课后的要求都很清楚,班主任也能集合各科老师的评定结果来进行最终的评价。以下是部分的评分细则:
小组评比获胜 |
上课认真听讲 |
作业书写工整 |
考试进步奖 |
各类获奖 |
2分 |
2分 |
2分 |
2分 |
3分 |
根据学生所获学分情况,实行每月测评、期终总评。总评将分四个等级,即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月度考核优秀的和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全班表彰并发出告家长表扬信,数额控制在班级10%。此外,还要更关注学分不高的同学,并给予更多的鼓励。
学分制方案旨在变管理为服务,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打破旧的主观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将德育量化成学分制,便于把口头说教变成了行为教育,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最终通过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起努力,让学生学会为人的基本原则,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根本,是班主任工作的落脚点。在工作中我们要转变评价观念,认识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要使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学科知识以外的综 合素质的发展;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从单向评价转为多向评价,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坚持单项评价与综合评 价相结合,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多渠道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2013年深圳市宝安区“我心目中的宝安”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声明:城市学校网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